白云小助手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要闻动态 > 政务要闻

我区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(图)

通过探索建立“一个核心+两支队伍+三大工程+四个环节”工作模式,提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转化成效

发布日期:2018-06-28 来源:白云时事 字体大小:

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,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合作的长期性系统工程,也是有效减少毒品需求、遏制吸毒人员滋生的社会工程。

近年来,我区探索建立了“一个核心+两支队伍+三大工程+四个环节”工作模式,通过组建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专业社工两支队伍、建立“阳光之家”戒毒康复工作站、打造首个戒毒康复人员再就业安置基地等举措,努力提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转化成效。目前,全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99.25%,抽取961人毛发初筛,无复吸率达83.5%,显示戒毒康复成效良好。

建成31个“阳光之家”,覆盖22个镇街

近日,笔者走进位于石马桃花公园中的均禾街“阳光之家”戒毒康复工作站,发现这里鸟语花香、树青水绿。这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“阳光之家”,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,配备了办公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多功能室、阅览室、尿检室,功能齐全,风格温馨。

在心理咨询室,心理咨询师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(兼)职工作人员通过心理沙盘等,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、帮教谈话。咨询室具备独立的场所和入口,保障康复人员隐私权。在阅览宣教室,添置有各类书籍,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阅读学习,同时也将作为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区域,向公众开放。“我们会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,平时群众来逛公园,也可以进来看看书、了解禁毒知识。”均禾街禁毒专职人员叶舜珠说道。

这只是我区建成的“阳光之家”之一。为打通禁毒工作最后一公里,把戒毒康复工作向最基层延伸,我区制定了“五室四统一”要求(即办公室、心理咨询室、阅览宣教室、会议室、尿检室以及统一标识、统一装修装饰、统一着装、统一台账),指导各镇街建设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的工作站,每个工作站进驻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社工,实行规范化管理。

针对四个镇面积较大、部分街道戒毒康复人员较多的情况,我区因地制宜,在重点社区增加建设“阳光之家”,缩短吸毒人员到工作站接受帮扶的距离,同时提高戒毒康复工作的覆盖面和效率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31个“阳光之家”,做到了各镇街全覆盖,并计划全年建成39个(确保各镇街至少1个,重点和中远郊镇街至少2个)。

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钱亮表示,“阳光之家”戒毒康复工作站是我区为破解缺乏专门工作场所、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、美沙酮治疗开展难等传统工作瓶颈,而推动的三大工程之一。此外,通过与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合作,我区还建设了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程,至今收治病残吸毒人员120人,已治疗出院90人。在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延伸点工程方面,我区共设立一个治疗门诊和四个延伸治疗点,简化入组治疗流程,全额报销美沙酮服用费用,全区累计服药11余万人次,也为阿片类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拓宽了人性化渠道。

每年投入2000万元,组建两支专业队伍

上述“三大工程”得以顺利推进,得益于“一二三四”模式中“一个核心”作用的发挥,以及“两支专业队伍”的建设。

据了解,我区由镇党委(街道工委)书记担任镇(街)禁毒委员会主任,在全市率先实现了22个镇街禁毒办的实体化运作,并以此为核心,成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,充分发挥其拳头作用,持续推进“8·31”工程。

有了“阳光之家”等平台阵地,相应地就需要大量基层禁毒力量的投入。对此,我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,组建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专业社工队伍。

一方面,把禁毒专职纳入“区编”政府雇员,增加84人编制,按照统一招聘、统一培训、统一分配、统一发放工资的模式,统筹派驻各镇街一线,形成禁毒专职人员队伍;另一方面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招聘第一批66名专业社工,组建禁毒专业社工队伍,并按照各镇街户籍吸毒人员分布情况,建立供需匹配的分配机制,对禁毒社工优化配置,同时完善考核评估体系,把吸毒人员复吸率、新增率、违法犯罪率等纳入考核范围,促进业务技能提升。

均禾街社区康复人员黎某,正是在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社工的帮助下,一步步走出毒品泥潭,并成功回归家庭,享受天伦之乐。

45岁的黎某,已婚,育有一子,2016年初开始吸食海洛因,后被公安机关查处,今年2月开始执行社区康复。“黎某只有小学学历,以前经营早餐小生意,没什么工作技能,但他本人就业意向较强,我们决定从这方面入手,帮助他找回正确的生活心态。”叶舜珠介绍,禁毒社工与人和镇就业安置基地沟通协调,把黎某的评估情况反馈给企业,为其争取工作机会,并向黎某介绍企业情况,通过心理疏导、协助面谈,最终帮助黎某成功就业。如今,黎某已逐渐适应在工厂的工作状态,厂方也对黎某的工作比较肯定。

无独有偶,在日前我区举行的禁毒宣传健康跑活动中,来自均禾街的康复人员李某颇受关注。原来,47岁的李某吸毒10多年了,期间反复复吸,2016年10月起接受社区康复。同样是在禁毒专职人员和禁毒社工的“贴身”帮扶下,李某现已成为成功走回正轨、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的典范和标杆。他同时兼顾两份工作,一份在村里鱼塘打捞垃圾,另一份在停车场做保安。目前,李某家庭状况及收入都较稳定,跟妻子儿子孙女同住,家庭和睦。

此外,我区还在统计复吸率问题上采取“毛发检测”的创新做法,可测量吸毒人员3-6个月内是否存在复吸情况,极大地提高了戒断评估水平。经统计,在过去半年内,我区对在册户籍吸毒人员采取随机抽样方式,抽取961人毛发初筛,无复吸率达83.5%。

狠抓四个关键环节巩固帮扶成效

如何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,是我区能否真正提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转化成效的关键。对此,我区给出了狠抓“四个关键环节”的良方,即每个镇街均成立以禁毒专职、禁毒社工、村居干部为主的“3+N”帮扶小组,抓好戒毒康复出所前介入、出所时衔接、出所后巩固、后续帮扶转化四大环节。

以家住嘉禾望岗、现47岁的薛某为例,长期以来,其因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,自身克制不强而复吸,有着五进五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惊人纪录。随着年纪的增长和吸食时间的推移,薛某改变的信心越来越弱,并产生自卑心理,妻子对他也是诸多抱怨。街道和社工关注和了解后,决定在薛某最近一次强制隔离戒毒后,启动“无缝衔接”机制,帮扶他走出困境。

从戒毒所出来后的前3个月,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一个过渡期,心理脆弱且敏感,也是最容易复吸的阶段。在联动接回归、保障出所的第一阶段,禁毒社工、禁毒专职、派出所民警三方联动,前往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刚出所的薛某回家,并引导薛某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,告知其相关权利和义务,让薛某感动不已。

在第二阶段,“3+N”帮扶小组决定从调解家庭关系、设定合理期望入手。据了解,薛某的妻子急切期望薛某出所后快速就业,而无工作经验的薛某只好多次敷衍妻子,夫妻关系时有紧张。对此,帮扶小组多次上门,与薛某妻子交谈,引导其根据薛某实际情况,降低期望,并优势看待,助其增强信心。夫妻关系适当有所缓和,逐步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。

而后,“3+N”帮扶小组引导薛某进入巩固和后续帮扶转化阶段。过去,薛某习惯了向家庭“等靠要”,养成了诸多不良生活习惯,就业对其挑战太大,甚至可能引来不适应而导致复吸。经评估,帮扶小组决定改用义工平台,安排适当的义工服务岗位,让其感受到自己有价值的地方,也让薛某通过他人的角度,看到积极的自己。如今,借助义工这一量身而定的平台,薛某积极参加各种义工服务,至今没有出现过复吸现象。

在后续帮扶转化的第四环节中,我区针对家庭条件困难、帮扶需求意愿强烈的戒毒人员,实行区领导“一对一”帮扶机制,发动村社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,帮助戒毒人员就业。比如在今年3月,我区与人和镇福客思公司合作,建立了我区首个戒毒康复人员再就业安置基地,并已成功帮扶6名戒毒康复人员到企业上岗就业。如今,全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率达71.2%。白云时事 文/郑少敏 图/谭札烽

在石井街“阳光之家”戒毒康复工作站,工作人员在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、帮教谈话。

浏览次数:
点赞
分享
扫码浏览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